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武阳大道二段260号,占地面积17.71亩,建筑总面积为12016平方米,中央财政投资1.44亿元,设计日接待量为1400人次,年接待量30万人次。
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9年9月,“省级综合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项目开始了建设前期工作。2011年5月,项目进入建设施工。2011年12月,定名为“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2015年5月开始试运行。2015年11月,省编办发文批准设立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为省民政厅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作为四川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战略部署,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而兴建的重大公益性社会文化项目,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是省内乃至全国首个运用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宣传和普及自然灾害知识,体验、实践防灾减灾技能的省级综合性科普教育场馆,旨在推动防灾减灾教育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
馆内整体建筑以“5.12”汶川地震为切入点,展览以“防灾•减灾”为展示主题,分设感受灾害区、认识灾害区、防救灾害区、儿童体验区、临展区。动感影院、灾害博士幻影剧场、地震逃生体验、火灾逃生体验、自救互救技能实践等特色展项,采用多媒体结合声光电的现代展示手段,以互动体验为主,综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感受,让观众在震撼的“观影”与趣味的“演练”中认识灾害,掌握自救互救本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自2015年5月12日开始试运行以来,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在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朋友的关注和支持下,试运行各项工作取得了圆满结果,场馆运行管理积淀了经验,防灾减灾展览教育工作获得了实效。试运行期间,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主要面向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小幼学校团队开放,共接待参观团队310多个,共计40000余人次;先后承办重要视察参观活动10余场。国务委员王勇、民政部长李立国、省委省政府领导、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紧急救灾部门领导人、社会各界及国际友人到馆视察参观后,均对场馆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6年10月13日是第27个国际减灾日。1989年12月,第44届联大通过了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报告,决定从1990年至1999年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 2009年联大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0月13日指定为国际减灾日。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确定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Live to Tell:Raising Awareness,Reducing Mortality”,中文主题译为“用生命呼吁:增强减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今年国际减灾日主题,一是强调人的生命安全,坚持把减少人员伤亡作为减灾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增强减灾意识,把减灾意识贯穿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各个方面,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在第27个国际减灾日来临之际,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正式开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周二至周六,9:30-16:00),并于10月13日至21日期间,围绕“增强减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主题开展国际减灾日活动周,包括“争当减灾小能手-情景绘画表演秀”、“防灾减灾从心开始-知识游园竞猜”、“保护生命安全-自救互救技能课堂”、“全面了解灾害-青少年安全观秋日行”等一系列活动,传授灾害风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全面正式开馆,意味着不仅团队参观者可通过预约到馆接受防灾减灾教育,社会公众自开馆之日起也可自发、自由、自愿地选择时间和方式到馆参观。正式开馆后,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将继续瞄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四川特色”建设目标,切实加强场馆运行管理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和拓展功能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发挥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和技能培训作用,努力成为“防灾减灾信息传播的窗口,防灾减灾技能实践的基地,防灾减灾科技交流的平台”。
友情链接